(新春走基层)重庆丰都:“九重天”民众吃上“旅游饭”******
中新网重庆1月31日电 (张旭)“我们这里以前是‘山穷水尽’,是‘九重天’让我们‘柳暗花明’。”重庆市丰都县双路镇莲花洞村6组村民廖长贵近日告诉记者,得益于家乡的九重天景区等项目,大家吃上了“旅游饭”,一切正变得越来越好。
丰都县双路镇位于三峡库区,于2015年通过招商引资,以“景区带村”模式建设研学康养项目,由丰都县双路九重天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1.9亿元,打造占地7000余亩的九重天研学康养基地和九重天景区。九重天景区于2018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九重天研学康养基地于2022年评为“重庆市森林康养示范基地”。
1989年出生的莲花洞村村民田丰说,他此前在外打工,进厂生产汽车配件。听说家乡要开发旅游,他于2016年回到了家乡,最开始在景区做设备操作和维护。后来,他瞄准研学项目,通过培训和学习,成为一名研学教练,不仅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还拓展了技能。
“算起来,在家门口挣的钱,不比外出打工少。”田丰说,不仅他自己,家里所有人都在景区找到一份工作,这是在以前不敢想的事。此外,研学教练还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这也是他比较看重的。
图为来“九重天”参加研学活动的民众。(资料图) 丰都县双路九重天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供图“我们与附近村民共享发展红利,除了提供就业外,村集体也有入股,村民有分红。”丰都县双路九重天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赵胜建称,公司与当地结成“利益共同体”,用工以本地村民为主。村民吃“旅游饭”的方式不同,有就业、分红,还有从事农副产品售卖、农家乐经营等。
廖长贵此前在浙江一带打工,主要工作是拆房子。听说家乡的发展,他回乡,并于2018年开起了村里第一家农家乐,生意很好,“从五一开始,忙到年底,客源不断”,相比以前,收入自然也增加了。
赵胜建称,对于附近的莲花洞村、安宁场村,公司通过共建共享模式,统一规划开发、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管理模式,实行“公司+农户+市场”的运作,培育衍生多家农家乐。“甚至对于有想法而资金短缺的,我们也可以给予支持。”赵胜建说,下一步将不断拓宽就业、从业形式,增加村民经济收入,与当地共同发展。(完)
“新农人”探路智慧畜牧养殖****** 一大早,辽宁省庄河市栗子房镇兴隆村养牛大户孙朋就通过手机上的程序查看肉牛的健康信息,“我养的156头肉牛的右耳都统一佩戴电子耳标,上面还印着二维码。” “20岁的时候就想着走出农村去城市打拼。”36岁的孙朋曾在大连的电子企业工作多年,“这些年,国家惠农政策越来越好,心里就有了回乡创业的火苗。”2015年,回乡的孙朋办起了肉牛养殖场。 经过几年的摸索,孙朋逐渐成了养牛的行家里手,“前几年,我养殖的规模没超过100头,但从去年开始,我盘算着扩大养殖规模,大干一场。”孙朋投资150多万元新建了可饲养200头肉牛的现代化养殖场,“新建养牛场花光了积蓄,才发现自己没留足购买牛犊等周转资金。” “咱没有商品房和门市房等抵押物,没法从银行抵押贷款。”孙朋一度愁眉不展。中国农业银行大连庄河支行客户经理石凤天在例行走访中了解到孙朋的资金需求,“‘智慧畜牧贷’是农行的创新产品,以牲畜为抵押物,通过为牲畜佩戴电子耳标,既实现对抵押物的实时跟踪,也为养殖户提供了对牲畜测温等监测手段。” “仅用10天,30万元贷款就到账了。”孙朋说,他用贷款资金购置了几十头牛犊,“在养殖场育肥饲养1年就能出栏,每头肉牛能赚5000元左右。” 1000多平方米的钢架养殖场内,孙朋的父亲孙广明正顺次添加草料,156头肉牛悠然地嚼食草料,“耳标就是牛的‘身份证’,可以记录肉牛的运动、体温等数据,数据会实时传到网上。” “我们可以通过手机实时查询肉牛的数据,比如肉牛的体温突然发生变化,说明可能生病了,这样就能立即诊治。”尝到“智慧畜牧”甜头的孙朋信心满满,“我准备再购进四五十头牛犊,一点点积累,将来我要当庄河最大的肉牛养殖户。”(经济参考报记者 蔡拥军 郭翔)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